礼佛的诗句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中元节最有名的诗句
- 2、焚香礼佛诗句
- 3、关于净手焚香的诗句
- 4、“不负如来不负卿”的全诗是什么?
中元节最有名的诗句
1、道场普渡妥幽魂,原有盂兰古意存。却怪红笺贴门首,肉山酒海庆中元。解析: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《中元节有感》,描写出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。七月十五这天,是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,释放大量孤魂野鬼,让其暂享人间祭祀,称之为地官赦罪。而佛教中称为“盂兰节”。
2、除了上述名句,还有许多其他与中元节相关的诗句,如江南水寺中元夜,金粟栏边见月娥、香飘彩殿凝兰麝,露绕青衣杂绮罗等。这些诗句都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,描绘了中元节的独特氛围和人们的情感表达。
3、坛滴槐花露,香飘柏子风。羽衣凌缥缈,瑶毂辗虚空。久慕餐霞客,常悲集蓼虫。青囊如何授,从此访鸿家。中元观法事步虚虚(唐)殷尧藩兀都开秘录,白石礼先生。上界秋光净,中元夜气清。星辰朝帝处,惊鹤步虚声。玉洞花长发,珠宫月最明。扫坛天地肃,投简鬼神惊。傥赐刀圭药,还留不死名。
4、中元节的产生,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秋收前后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。东汉时,史料中已有中元节的正式记载。大约在在唐中后期,中元节正式被固定为节名,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。中元节是一个怀念的节日。
焚香礼佛诗句
在万山丛中,突然间一座高峰突兀而起,将群山隔开,展现出泰山的巍峨。这是明代诗人李梦阳《泰山》中的诗句,形象生动,令人赞叹不已。钟山的英气与草堂的灵气相映成趣,诗人王珩在巡按灵岩名刹时,与友人谈论佛法,诗中的“礼佛焚香”表达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。
兰花径边,草木茂盛;庭院中,树木幽静。此时,人们暂时放下繁琐的事务,远离尘嚣,静心诵读道经,享受片刻宁静。同时,他也邀请友人一同赏读文史,共度佳节。徐集孙的《中元》诗则描绘了节日里禅寺的静谧与清新。禅寺里,僧人们共聚一堂,诵经礼佛,场面庄严肃穆。
好像是说 整天焚香却苦不堪言,世人焚香礼佛只是为了求得利益和金钱,善恶是两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终会有报,劝你早点去保护你的心田。我觉得你可能还不够虔诚,或者你做了恶事让你小心报应,早点去保护你的心田。什么是心田?所谓心里藏着善恶的种子,随缘滋长,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,所以称为心田。
关于净手焚香的诗句
“净手焚香”是连动短语。“净手”是动词性的,“焚香”也是动词性的。这是两个动词性词语连用组成的连动短语。因此,“净手焚香”是连动短语。
斋戒、焚香、沐浴、更衣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商周时期,最高统治者的法典中就规定了在登基、继位、祭奠、开元等重大活动中,都要戒斋三日、沐浴更衣,其中顺序为斋戒、焚香、沐浴、更衣。“吏五日得一休沐”,表明洗浴对官宦仪容仪表之重要,人对天、地之敬重。
净手焚香——侍女先捧水盆进,茶师净手(象征性)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,先客后主,主客也需净手。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,同时亦要保持清洁,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)然后茶师点燃香炉,一放于自己桌上,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。
“不负如来不负卿”的全诗是什么?
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全诗如下:曾虑多情损梵行, 入山又恐别倾城,世间安得两全法, 不负如来不负卿。译文:曾经考虑过太多情会损坏我在佛教的修行,进山修行又怕离开了你的倾国倾城的容颜。时间哪里有双全的办法,不辜负佛法修行,又不辜负你。
全诗如下:《六世达赖》曾虑多情损梵行, 入山又恐别倾城,世间安得两全法, 不负如来不负卿。出处:自于仓央嘉措《六世达赖》。译文:曾经考虑过太多情会损坏我在佛教的修行,进山修行又怕离开了你的倾国倾城的容颜。时间哪里有双全的办法,不辜负佛法修行,又不辜负你。
不负如来不负卿 全文如下: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。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仓央嘉措的《不负如来不负卿》是一首表达深情款款的情诗,同时也是他内心矛盾的写照。在这首诗中,他描绘了自己在追求爱情与坚守佛教信仰之间的挣扎。